软资产与新风险 ——  无形资产拓展承保边界

文    卓越 2022-04-11

不久前我看了一份关于全球无形资产快速增长的材料,里面讲到1996年全球无形资产价值大约是6万亿美元,而去年全球无形资产价值已经超过74万亿美元,25年间增加了12倍多。有人也把企业的无形资产称为“软资产”,与传统的厂房、设备等“硬资产”相对,主要包括网络、平台、数据、声誉、专利、品牌价值和客户资源等。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,无形的“软”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比重逐渐增加,标普500强公司无形资产占比从1975年的17%提升至近年来的90%。我们熟知的高市值公司,往往是无形资产占比较高的公司,比如,一度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公司,自己没有任何的实体工厂,核心价值在于其品牌、技术、设计、平台等无形资产;国内华为、腾讯、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,无形资产占比也远远超过有形资产。新经济环境下,无形资产的安全和保护,逐渐成为企业更加重视的领域,这其中保险业也应当发挥自身的保障功能作用。

无形资产的风险属性,与传统的企业资产有着很大的区别,除网络攻击、数据泄露之外,专利侵权、系统故障、商誉受损等风险,均会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。比如,近年来黑客攻击事件爆发式增长,2021年全球每11秒就发生一次勒索攻击,所致直接经济损失超300亿美元,而知识产权的模仿抄袭等侵权行为、企业内部客户信息泄露等相关的风险事件,更是给很多企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。而传统保险所承保的企业财产保险,主要还是针对火灾、事故、气象灾害等对有形“硬”资产带来的损失,保险业应当适应企业风险保障需求变化,加快拓展承保边界。

近年来保险业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实践。比如,美国、欧洲等地保险公司已普遍提供网络安全、知识产权相关的保险产品服务,国内中国人保与360、奇安信等网络安全公司合作,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保险保障,并包含技术咨询、网络安全评估、网络监控等附加服务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担忧。中国人保开发的知识产权保险解决方案,为数千家企业专利、商标、版权和地理标志等提供了风险保障。但由于无形资产保险经验数据有待积累、风险损失难以估测等因素,在一定程度上对可保边界形成了挑战,有效供给严重不足,即使是在国外成熟保险业也是如此。以安联保险AGCS(全球企业与特殊风险部)为例,其承保的企业中,有形资产的保险覆盖率达到了60%,而无形资产相关的保险覆盖率仅为15%。

可以说,无形资产这一新兴业务领域,是财险业的蓝海,尤其是在我国车险综改后,非车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国内财产险行业亟需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,必须更加注重无形资产相关保险产品服务的开发。如何为企业无形资产保驾护航?我认为,可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发力。一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,在承保企业传统财产险种时,向企业宣传推广无形资产承保组合,全面覆盖企业可能发生的侵权诉讼、营业中断、网络安全等相关损失。二是践行“承保+减损+赋能+理赔”保险新逻辑,融入企业无形资产的过程管理,实现保险产品创新与风险减量管理的深度融合。三是与专业第三方或政府机构合作,构建联合研究机构或实验室等,积极开展无形资产承保技术研究,完善风险数据基础,提高风险定价与损失控制水平,全面提升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承保能力。

1
wap首页
新闻中心
金融保险评论
软资产与新风险
2022-04-11
——  无形资产拓展承保边界
卓越
0
zhangan
cms202204111038549801

投保热线
客服热线
  • 财险热线400-1234567
  • 健康热线400-6695518
  • 资产热线400-8207999
  • 版权所有©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7017639号-1
    中国人保支持网络
    温馨提示
    您确定要关闭隐私政策吗? 关闭隐私政策会退出登录,与登录相关的功能及服务将不能继续使用